引言:
时到今日,想要寰行中国,可能只是几张机票和几个月的事。
但在400年前,没有飞机、高铁、汽车,
只有一个人做到了,
用了30年,真正丈量了中国。
这个人,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,
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,
将人类爱旅行的天性彻底释放,
并使之成为一种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中国文人。
1
当年明月在写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时,
把徐霞客作为最后压轴人物来写。
明朝传奇人物何其之多,为什么是徐霞客?
当年明月是这么说的:
“所谓千秋霸业、万古流芳,
以及一切的一切,只是粪土。
真正的成功是什么?
成功只有一个——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过人生。
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。”
2
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过人生。
这一点,我们伟大的旅行家,可能是有点遗传。
明朝万历十四年(公元1587年),
徐弘祖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书香门第。
受父亲之影响,徐弘祖对功名“甚厌之”。
打小,他就喜欢干两件事。
第一件——读书。
家中藏书千卷,他15岁就已读完。
无书可看,他就四处寻找好书。
“偶遇好书,而忘携钱,
便脱身上之衣裳而换之。”
第二件事——玩。
徐弘祖不像其他孩子,
玩扔沙包、捉迷藏、跳房子,
他玩探险——遇山就爬,遇河即下。
他说: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。
父亲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,鼓励说:
“儿啊,你眉宇之间有烟霞之气,我看啊,你是烟霞之客,应当壮游四方。”
从此,徐弘祖便叫了徐霞客。
3
“达人所之未达,探人所之未知。”
这个念头悄然根治于徐霞客的心头。
那时,想要出人头地,只有科举一途。
所以,大户人家都把科考视为正道。
其他种种,都是异类。
但年轻的徐霞客却毅然决定
——过另一种生活:壮游天下。
22岁那年,他戴上远游冠,
挑着行李,便开始了寰行中国之旅。
4
徐霞客的旅游,
与我们的旅游大大地不一样。
我们旅游只是浮光掠影地到此一看,
徐霞客的旅游,是求证,是解疑。
是考察,是探险。
古书上说:雁荡山顶有个大湖。
徐霞客寻思:“我想去证实一下。”
他手足并用爬上雁荡山顶,
爬着爬着,布带咯嘣断裂,他轰然下坠。
生死关头,他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。
这才没掉下悬崖,捡回一命。
有一次,游历湘江时,
徐霞客正坐在船上观赏月色,
突然杀声四起,悍匪驾船而来,
逢船就烧,见人就杀。
徐霞客跳入江中,才躲过一劫,
在30多年壮游天下中,
徐霞客很多次都与死神擦肩。
差点摔死、差点饿死、差点淹死……
但不管遭遇什么危险、不管身体多么疲累,
每天晚上,他都坚持做一件事情——点起油灯,写下一天的游历见闻。
这些见闻,后来集结成册,
便是震惊天下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
5
所以他成了全球第一个系统考察丹霞地貌的专家。
他发现了25处红层盆地丹霞地貌
并深入其成因、特征、分布等,
比欧洲科学家考察岩溶地貌早了150年,
所以欧美科学家称其为“岩溶地貌之父”。
他逢洞必进、见洞必钻,
探险了350多处大洞穴,
发现岩洞是由于“水冲刷侵蚀”而形成的秘密,
所以欧美科学家又称其为“洞穴探测与研究之父”。
徐霞客的旅游,是科学,是体系。
中国是桥的故乡,徐霞客游历四海,绕不开一座座桥。
为了系统地研究桥,他遍访天下名桥,
光《徐霞客游记》记录的桥,就有1000多座。
桥,不仅是打破了自然划分的界限,
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发展,
还是“有生命”的文化瑰宝。
徐霞客一生走过的路和桥,谁也无法准确计算。
他不仅记录景,还记录来历。
因为每座桥的建造经历,很可能是一部当地人文地理的纪录片。
比如,他记录贵州下司饿鬼桥时,
觉得这个名字奇怪,便四问调查,
最后得出结论——当地吐司为争地盘,导致民不聊生,乡民频频饿死,故命此桥为饿鬼桥。
不仅记风俗,还考察结构。
比如,游历中国最早的铁索桥“霁虹桥”时,
徐霞客专门对桥进行了丈量:
“桥长115米,宽3.8米,净跨56.2米。”
“承重底链为16根,排列成2、4、4、4、2。”
“底部约隔6米有一道铁夹板,将16根底索锁住。”
不夸张的说,徐霞客也是“中国桥梁之父”。
6
徐霞客临终前,朋友来探望他时问:
“以你的才华,足以光宗耀祖。但你没有封过妻,没有荫过子,你不后悔吗?”
徐霞客回答:
“汉代张骞、唐代玄奘、元代耶律楚材,
他们虽然都曾游历天下,
但却是因接受皇命前往四方。
而我,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。
没有皇命在身、没有政府资助,
穿着布衣、拿着拐杖、踏着草鞋,
就做到了他们三人做到的事情,
我这一生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?”
以书生文弱之躯,丈量中国之辽阔;
以手中之笔,记录中国之通达;
以一生的时间,一世之经历,告诉这世人,中国的山川河岳之壮美,地貌物种之丰富。
30年的寰行中国之路,徐霞客凭一己之力完成,震惊世界。
他的传世著作《徐霞客游记》,
集结了地理、文化、经济、历史、民族、宗教、地矿、水文、气象、动物、植物、风俗,
它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巨著,
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和科学巨著。
徐霞客,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集大成者。
达前人所未达,探先人之未知,这样的人生,遗憾从何说起?
7
江苏省江阴徐霞客故居处,
有一座桥叫胜水桥。
此桥用麻石铺成,已有400多年历史。
桥头有一亭,亭内有一碑。
碑上刻着:徐霞客出游处。
1608年,徐霞客就是从此桥出发,
开始了震惊天下的“万里遐征”,并写下了第一篇游记,距今已有400多年。
以桥开始的寰行之旅,如今终究又回到了桥身上。
桥——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,
不仅跨越江河沟壑,串连起被分割的两点。
还体现了人们的敢于冒险、勇于探索的精神。
在徐霞客寰行的中国广袤大地上,
一座座桥梁,叙说着一个又一个天地悠悠的故事。
8
在《徐霞客游记》诞生400余年后,
别克·寰行中国,开启了一段探索“中国桥”的文化旅程。
我们怀着敬畏,寻访了1400年前建造的、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桥——赵州桥。
寰行中国拍摄的赵州桥
我们秉承着崇敬之意,拜访了历经风雨、承载着民族血泪记忆的世界著名石造联拱桥——卢沟桥。
寰行中国拍摄的卢沟桥
我们惊叹于文化的多样性,走过了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文化景观大桥——山西临汾锣鼓大桥。
寰行中国拍摄的锣鼓大桥
我们着眼于发展,走访了纵横云贵、雄踞300多米深谷的世界最高大桥——贵州北盘江大桥。
寰行中国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
让视野开阔,去体验一次连接东西、贯通南北山河的壮游;
让精神富足,去奔赴一场中国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;
让心灵放飞,去体会中国的桥梁之美、科学之美、文化之美。
心静思远,志行千里,
我们的寰行中国之旅,一直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