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ers Zorn,Baking the Bread工作有三境界:苦,持,道。 苦是辛苦。工作违背人性的好逸恶劳,一开始总会觉得辛苦,尤其你是新手,技能不熟,规矩要学,挨批多,酬劳少,苦上加苦。但它又逃不了,除非永远在家啃老(也就是说,父母替你承担这苦,同时,你还得先于父母辞世)。或者彻底放弃自己的社会属性,无父无母,无妻无友,不对任何人负责,不与任何人来往,没有任何梦想,简单地以活着为目的,形象地说,就是当一个无名无姓的流浪汉,或可把工作度降到最低,以乞讨和翻捡垃圾箱为生。大多数人无法这么绝,总会有责任感,有自己爱的人,有家庭,有孩子,需要工作挣得报酬,以保障孩子的学费和房子的月供。企业家被白左黄左说成恶魔,吓破胆的人还是会去找工作,并感谢企业录用自己,希望自己能够保住工作,不停升职加薪。这就进入工作的第二境界,持,相持,坚持。认知稍差一点的人,以为企业剥削自己,一直有对立情绪,怨气弥漫在他的工作与家庭,第一境界的苦,不仅无法减轻,还在持续加重。认知在提升的人,知道一切工作都是雇主与雇员的自愿契约,互利互惠的事,谈不上谁欠谁,这圆融化解了第一境界的苦,让人更能坚持,知道工作是一体两面,这面是上班的苦,另一面是家人富足。这已经是了不起的高度,但还没到第三境界。为什么很多人到不了工作之道的境界?一是原来人们命不够长,退休后不久,就死了,完成辛苦的相持,休息一会,被视为难得的安慰,是人生圆满的标志之一,这种认知的惯性一直保留到现在,很多人喜欢计算自己的退休年龄,到时有社保拿,有孩子供养,不用工作,享受生活。但是,人的平均寿命,在中国的发达城市,已经开始突破80岁,有理由相信,人们很快可以普遍活过100岁大关,这意味着,按照传统标准退休的人,只度过了人生的一半多,这是巨大的浪费,也会带来无尽的空虚与烦恼,当一个人慢慢被人遗忘,同时被视为负担,那就是死亡的感觉。这时,只有理解工作之道,才能用好进化赐给我们的额外时间。工作之道是什么?是这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