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nri de Toulouse-Lautrec,At the Races常有人抱怨自己的职业“上升通道窄”,或产生厌倦感,或想改行。这两种反应,往往都导致工作质量下降,与同事关系变差,从而更不容易上升。这不是说从事一项工作就必须从一而终,中途不许更改。我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,也换了几次跑道,教师、公务员、记者,都试过,觉得自己都还及格,但最后也都放弃了。我算试得多的,你未必要搞得如此麻烦,但人发现真适合自己的职业,变动一两次,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。无论怎么换,理由万千条,“上升通道窄”这条理由反而是不成立的。因为上升通道窄是所有职业的共同特征。哪个职业上升通道宽?呈倒金字塔状,越往上领导越多,没这样的职业。抱怨“上升通道窄”就像抱怨人终有一死,毫无意义。用毫无意义的抱怨指导自己的行动,则行动也失去了意义。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难忍受的某个短板,稳定的职业可能收入低,收入高的职业可能不稳定。有成就感的工作可能很辛苦,轻松的工作可能没有成就感。在职业规划中,你得明确自己最想要什么,得到了,你就应该满足,就应该接受其不利因素。想通这点,抱怨就少,心会安定。永远不要忘了自己选择职业的初心。比如你选择当公务员,那是看中它稳定,社会地位比较高,生活水平至少达到平均。你不能当了几年公务员,开始抱怨自己没官当,更哀叹自己发不了财。大多数公务员没官当,不很正常吗?官位就那么几个。公务员收入不应低,低了无法吸引人才,但肯定不能发财,公务员发财,尤其是大发财,那民众与国家就要倒大霉。前几天看篇新闻,说是互联网大厂程序员的悲哀,一失业生活就成问题。看完内容,我差点吐血。这位老兄现状是可怜,干了10多年程序员,被辞退后不久,饭钱都没有。可是最后一位雇主,3年来每月付他3万元以上,他夜夜笙歌,月光。他职业生涯的总收入,高过绝大多数公务员的职业总收入。最后被辞退时,也一次性拿到了18万元赔偿金。他几个月挥霍一空。自己不会管理财务,结论却是工作不够稳定,互联网行业残酷,程序员悲哀?但凡正常一点,都有房有车有存款,生活从容了。有多少职业抱怨是上面这些类型?我觉得占比很高,吃尽某个职业的红利,却不愿意接受相应的风险或不利。这种心态的人,给他任何一个职业,他最后都会以抱怨收场。从今以后,再也不要抱怨自己的职业“上升通道窄”了,把你的工作做好,做一辈子职场螺丝钉也正常。工作之外,你有书,有爱好,有爱情,有家庭,有朋友,那里有无限的温暖与精神上升,工作不能给你的,它们能给。推荐:人过不好一生,主要是不懂道理 上文:从年轻时极可能出现的大危机,走向优势者应承担的大责任
Umberto Boccioni,Those Who Go连叔您好:我是一个在基层乡镇工作七年的小伙,之前一直是体制外,去年有幸考到了家门口的事业编基层乡镇,现在的我虽然离家近了,可过得并不开心。十月的一次人事调整,我被任命为综合办公室负责人,负责服务主要领导和管钱。我这个人干习惯了具体业务工作,干几项工作,有章可循我都能做好。但让我经常在钱上搞变通,领导各种把应该副职领导干的活推给我,还要我去钱上搞变通,我做不来。任职的时候,我试用期都还没过,别人都不愿意干的这个综合办公室负责人,把我推了上去,我打心里是不接受的。找领导谈过想法,没办法,领导说没别的合适的人啊。最后不了了之。我这个人不求上进提职,只求在安分的把工作做好,不和钱打交道,别让我在钱上搞变通,违心的事我心里扭曲。我知道作为小伙子,在基层大多早晚都是要委以一些脏活累活的,这会儿接受不了这些困难,将来早晚也会找来。孩子一岁了,是时候给孩子做个榜样了,可我现在突然没了精气神,干好干坏都挣这么多钱,不打算晋升提职,只是想在给群众办事时候态度好一些多帮帮他们。可我现在的工作脱离群众太远。连叔,我该继续熬着吗?水清水清:领导让你在钱上搞变通,我的理解,就是做一些违规违法的事,也就是做假账。否则,你不至于这么痛苦。你现在两难。不做,与领导关系将破裂,以后在他手下工作,不那么顺心,穿穿小鞋,都是可以预见的。但你有不做的充分理由,按财务制度与财务纪律,一一指出违反的地方,正大光明,领导碰一两次钉子,要么放弃,要么换听话的人做。当然,他最好放弃,从此不打这些坏心思,对他来说,人生更安全。如果是这样,你某种程度上也算挽救了他。遗憾的是,很多处于类似处境的年轻人,在领导的劝说及压力之下,将选择顺从。劝说之辞大概是这些:“这事没什么大不了,人人都这么做”“上面查了,有我顶着”“脑筋不灵活,不会变通,能有什么前途?”违抗领导的命令(即使是违规的),又需要大勇气,于是年轻人糊里糊涂半推半就做了。这种脏事,只要第一次顺从了,就像贞操,失去了就不会再有。以后假账越做越大,越做越没有心理负担,事情败露,要处分,甚至要坐牢,领导能讲义气主动担责吗?那时他将有另一套脱罪的说辞,大概是这样“财务的事我不懂,是某某同志(也就你)在负责”“他误解了我的意思”。因为两人之间口说无凭,他一概不承认,也很省事。即使事情没有发展得如此之糟,在大数据时代,一切皆有纪录,你年轻时做假账埋的雷,跟你一辈子,可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节点引爆。两害相权取其轻,不做好很多。而且你“不打算晋升提职”,知足淡定,没什么可失去的,更有不做的底气。你坚持原则,度过这个难关以后,有晋升提职的机会,我建议你也不要放弃。权力不是用来谋私利,做坏事,是用来帮群众,那应该要,给你你不要,那也是不负责任。一个坚持原则的、有道德勇气的人,随着年龄的增长,应该逐渐处于优势地位,这样更能帮群众,也能帮自己身边的年轻人。年轻人一步走错,可能步步错,一生就没了。这关键的一错步,如果是他身边优势者,凭借权力、金钱、名声、阅历或计谋,迫使或引诱而致,这些人就是另类的谋杀者,杀人慧命。这类人很多,至少占人群的一半,他们是人年轻时的危机,要鼓起勇气拒绝被他们轻易推入堕落之途。到我们慢慢长成优势者,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应助年轻人走美好之路,引着走对一步,推着再对一步,愿他们之后步步都对。祝开心。连岳推荐:掌握一生最可靠的名利之源上文:今天是关键的一天
Edvard Munch,Red House and Spruces 中国知名的长租公寓运营商蛋壳公寓爆雷了,留下无数多冲突与烦恼给房东与租客。有什么解决办法吗?应该是没有,被蛋壳烧光的钱,最终就只能由千千万万房东与租客认栽填坑了。这事说两点看法,一是有关公司经营,二是有关住房理念。长租公寓,本质上是二房东,将房子从房东那里租下,转租给房客。这种生意模式一直存在,没有问题。它唯一的不好就是资金投入多,赚钱慢。房子你得重新硬装软装,增加服务,以获得租金的增值,期待用这增值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。它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,在付出高成本的基础上,太难赚钱,又太容易亏本。好生意,好公司,有两个亘古不变的要件:一、现金流稳定;二、盈利。这两个要件都是为了活着,缺一不可。有现金流,公司不会马上就死。有盈利,可积累更多现金,以应对风险,支持创新,公司可以活得久且健康。蛋壳公寓借用所谓的“创新”,搞长收短付,一次性收取租客的长期房租,再短期付给房东,利用时间差积累资金池(其实是增加负债)。为了加快做大这资金池,既许诺将房东的房子装修得更好,以利保值,又许诺房客租金更低,住得更舒服。这种用力越狠,离盈利越来越远的做法,持续不久。近几年有些很不好的“创业模式”,以为盈利慢,甚至无法盈利的生意,只要砸钱把规模搞大了,或转换成金融生意,就能轻轻松松挣大钱。这种新方法,那种新思维,真误导不少年轻人。生意守住这条不变的“旧”就活得下去:全心全意把服务做好,并且有足够的利润。再说一下住房理念。长租公寓的兴起,制造或者迎合了“年轻人不要用房贷限制自己”“租房可以更自由”之类的想法。甚至无需攒钱,租金贷一签,马上住进漂漂亮亮的长租公寓,多幸福,不像你的同龄人,月月苦逼还房贷。蛋壳公寓这次爆雷,让大家回到这个旧而不变常识:自由很贵,它是努力负责的后果。租房怎么可能得自由?世上只有极少数人有租房自由,就是那些能把五星酒店当家住的人。直到你有了自己的房子,你才真正属于这座城市并分享其发展红利,你才有一个稳定而温暖的空间,这是安全感的起点,也是自由的保障。不想承受拥有自己房子的辛苦,而空谈自由,得到的不过是蛋壳一样易碎的自由假象,一夜醒来就碎了。你孤家寡人倒也罢了,连带老婆孩子颠沛流离,三天两头搬家,这怎么是追求自由?无能加不负责任罢了。年轻人难免从租房开始起步,但脑子这根弦不能松:我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。那些让你不要买房子的,都是有意无意的坏人。只有我这样的好人,才会劝你尽快在好城市买间自己的房子,早点结束租房生活。推荐:既然我上了微博热搜,那就说一说 上文:特朗普难题说明,客观是幸福生活的基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