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lix Vallotton,Le Rayon回答一下这位香港读者的问题:为了便于内地读者的理解,翻译一下香港的“黄”与“蓝”,“黄”相当于内地所说的“恨国党”,“蓝”相当于爱国者。不同的是,“恨国党”在内地终究是少数,而“黄”在香港势力却大。不过,如何“黄”,就是90%“黄”,全部“黄”,也改变不了香港未来的路只有一条(台湾也如是),就是认祖归宗,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,属于中国,心甘情愿地变“蓝”。这个转变过程可能短不了,得有那么一两代人的时间。经过2020年,如果香港人还是“黄”,内地人还是“恨国党”,那可以推断出这些人终生不会改变,他们已经无法被事实说服,争论更没有作用。他们的恨是一种激情,是一种“信仰”,中国怎么做都是错的,美英怎么做都是对的。就像疫情初期,英国推行群体免疫,被吹捧成“更高级的人道主义”,首相约翰逊感染新冠,被有些人封为身先士卒的“绅士”,迷得登峰造极,跪得身段优美。到了年底,英国群体免疫不仅失败很久,还出现了更厉害的变种病毒,大量不配合隔离的人让疫情继续失控。号称第一强国的美国,更是死伤惨重,残酷冷血。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,政府是不是下台100次了?不过,确实有“更高级的人道主义”,那是在中国,无论阶层与贫富,人人得到了关心与治疗;也确实有绅士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,那是中国科学家的真诚建议,中国政治家的勇敢决策,中国的十多亿民众为了他人、国家与全人类的安全愿意自我隔离。中国付出最小的成本,不仅战胜了疫情,还增长了经济。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,不是撞大运,不是靠强制,而是尊重规律,尊重人,有担当,负责任。此时,仍然“黄”,仍然“恨国党”,你有什么办法?神仙也没有办法,只能由他去了。在内地恨国,对利益未必有多大影响,可能继续领着政府的俸禄,享受着待遇,可能照样有名有利。而在香港“黄”下去,将来谋生都成问题。事实上,香港的“黄”要消失,最后只能诉诸利益,城市机会越来越少,经济蛋糕越来越小,大家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英国人,也不是美国人,才会真正醒悟。内地是等得起的,只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,有些香港孩子,被家庭与学校教“黄”,一生可能就要浪费掉了。但愿这位香港妈妈的运气足够好,有充分的耐心与说服力引导孩子,假期多带他来内地走走,不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变“黄”,这样的孩子,将来才有机会,香港没机会,内地也有大把机会。推荐:尤其今年,从个人到国家,生产力竞争才是一切 上文:不要轻易放大招,不要轻易离婚
Theodor Severin Kittelsen,White Bear King Valemon 连叔,你好我和老公五六年前毕业一起来到一线城市,两人教育背景都不错,工作上也很努力,目前在工作所在的城市买了两套房,工资收入能扛得住负债。有一个孩子,目前在读幼儿园,日常是老人帮忙带。乍一看起来似乎家庭整体向好没什么问题,但我和老公谈恋爱起,在精神交流上一直有gap,越到这一两年越发现两个之间的交流就只剩下挣钱这个话题。双方都是聪明人,但性格都偏强势,谁也不愿意为对方服软,以致于现在聊家庭聊其他话题都聊不到一起去,任何方面都在暗暗较劲。唯一明确的是两个人目前对婚姻都是忠诚的,没有其他幺蛾子事情发生。但是这样缺爱的家庭生活让我觉得难受,想过离婚分开,分开后两个人经济上都不会过的太差,但又纠结,作为父母,这样做会不会太自私,对孩子太不公平(孩子大概率跟我)。纠结的Yo纠结的Yo:你的邮件很多人看了可能生气:我们还在为房子烦恼时,有两套房的人却为一点小事闹离婚?但我知道你的烦恼是真的。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,我们永远有烦恼,一直到死为止。刚知道这点可能并不愉快,不想接受。没房时以为有房就没烦恼,结果还有,2套,3套,5套10套都有烦恼。没钱时以为有钱就没烦恼,富了还有烦恼,千万亿万买不断烦恼。多想一步,其实会和烦恼愉快相处。烦恼是什么?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。人是靠解决问题成长的,每解决一个问题就长一分功力。我们记着那么多人的好,孔子、老子、释迦牟尼、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邓小平……就是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大问题,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,借他们的智慧,我们获得提示。当然,我们不必成为这么大的人物,我们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小烦恼,就算了不起,那证明你活着,聪明地活着。所以,知道人生总有烦恼,才是彻底去除烦恼的方法。就像释迦牟尼看到众生皆苦一样,既然人生来就苦,那就好好参透这苦,化为解脱之道。人生的每一步,每一层次,每一新境界,都有烦恼。一有烦恼,就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过,撒腿就跑,那会把正常的生活变得不正常。比如现在的你。聪明,又有行动力,没有无法离婚的苦,昨晚想离,今天就离了。这时候反而真需要冷静期。你离婚的理由,在我看来,成立不了。夫妻金钱观相同,合力挣钱,这是很难得的精神共鸣。金钱观相同,推导出人生观、世界观都不会有太大分歧。更难得的是,金钱观相同还真有了钱,这是多好的婚姻基础。聪明人互相较劲,这本来就是聪明人的乐趣。为什么要换?换一个特别聪明的降维打击你,你毫无还手之力,你不会觉得幸福。换一个事事输你的,你觉得他愚蠢窝囊,急火攻心。你们旗鼓相当,挺美。不过,还是要从聪明走到智慧,聪明是争输赢,智慧是看淡输赢。夫妻天天较劲,总要证明自己才是家里的老大,那是智商用错了地方。你们彻底放下胜负心,短则三五年,长则十来年。在这个过度期,可以技术性解决冲突,挑明心结,然后制定“轮流服输”协议:有争议,这次我服输,下次你服输,一三五你服气,二四六我服气,周日休战。实施过程或会变形,偶尔犯规,没有关系,重点是脑子里植入了“放你一马”的想法。好好珍惜这段时光,以后倒回来想,就像小朋友的游戏,是一种另类的恋爱。祝开心。连岳推荐:你无法回避领导的责任 上文:因为好小,所以好大
Jacoba van Heemskerck,Harbor Scene连叔,您好: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,在外人看来,应该是生活幸福美满的,有两个可爱的宝宝,双方父母都相处的很融洽,可是我总感觉内心很迷茫。我大学学的口腔专业,毕业之后父母安排进了一家二甲医院,没有口腔科,家人的说法是先占个位置,就这样我在这家医院待了10年,没有编制也没有准确定位的我一直很苦恼,一方面纠结没有编制还没有专业技能,能否在将来的某一天被辞退;一方面又为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没有好好的应用而惋惜。看着身边的同学在自己的科室干的风生水起即羡慕又不甘。现在的我总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出路,我不知道我是应该继续在医院就这样混日子,还是说我要搏一搏重新捡起自己的专业。要是待在医院,可能就是无数个10年这样,最后随着医改不知道会如何。如果是选择重抄就业,就是说33岁的我可能要像实习生一样的开始,想想就头大,比他们大了10岁还要干着一样的活,可能还会有大学的同学在,我们专业很小,基本我们都认识的!感觉自己很难走出这一步。我的家人也不怎么赞成我去诊所工作,不方便照顾孩子,而且工作也不稳定,他们希望我可以考事业编或者公务员,不过我的专业受限的厉害,能报考的只有什么都不限制的,这种大家都想考考上很难还要看运气,我还有2年就35了,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考上,如果要是专心考试就又要两年,现在特别纠结,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,应该怎么选择,感觉自己30好几了还一事无成很有挫败感!前途很迷茫,希望能得到一些指引。一个不算牙医的牙医一个不算牙医的牙医:牙医是个好职业。我保养治疗自己的牙齿,每年要花不少钱,估计终生得如此。像我一样的人不少,而且会越来越多。经济水平提升加医学知识普及,养护牙齿成了刚需,人人有口好牙,迟早也是中国人的标配,人又有这么多颗牙齿,牙医怎能不好?只要技术不太差,服务不太烂,牙医这口饭,比什么编制都稳定。像你这样,学了口腔,却荒废专业一门心思蹭编制,蹭10年蹭不上,还想继续蹭。这是拿着金饭碗讨饭,还没讨着。观念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与命运,你算是个典型的反例。求稳定并没有错,人之常情。编制这种体制饭和稳定划上等号,某种程度上是对的,只要不犯原则错误,体制很难开除一个人,把聪明才智都用来摸鱼,有些人几乎没做什么事混到了退休。进了体制就像进了保险箱。我吃过几年体制饭,有切身体会。我体制饭吃得很好,聪明懂事,认真肯干,通宵达旦写材料也不怕,现在回想起来都被当初的自己感动。当时比现在好混得多,但我从来没有混的想法。很简单的逻辑,不混,勤奋一点,长的本事是自己的。领导也不会因为你嘴甜就赏识你,即使领导格局这么低,嘴甜加有本事也更好吧?为追求混而进体制,似乎钻了体制空子,最后一定把自己混小了,混没了。我见过许多聪明绝顶的人混得呆头呆脑。能进体制,哪个不聪明?但混几年,紧不起来,知识没更新,话术一大堆。在体制内,面对百姓,自大得很,一想要出体制的大门,自卑得要死。最后没提拔,当不成官,牢骚怪话就全来了,专门吃饭砸锅。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吗?猪都不如。今年大家讨厌“恨国党”,中国没被疫情弄垮,他们就不开心。其实“恨国党”的一大来源就是体制内的阿混,衣食无忧,有得是时间恨国。体制外的人天天忙生存、求发展,反而容易记着国的好。体制饭让你过得比一般百姓好,有这兜底,本来应该更努力,天天长本事,这才对得起体制。古人还讲“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”,有基本的契约精神,现在让百姓养着,却着眼于混,最后混得首鼠两端,左右为难,进退维谷,这是必然。有太多人告诉你,进了体制就可以混,有关系有背景就可以。这是误你害你。最能混的地方最应该努力,这样选择,你有关系有背景,可以锦上添花。你没关系没背景,也会慢慢会有关系和背景,勤奋敬业就是最大的关系和背景。即使最后没官当,勤奋敬业不也是应该的吗?你不能再混下去了,也别想着去体制内更好混。踏踏实实去市场上当牙医,33岁开始努力是迟了些,但比34岁早了1年,比43岁早了10年。人生还长,来得及。祝开心。连岳推荐:从“求宠爱”到“不从众”,长大的关键一跃 上文:你不是行尸走肉,你只是不知自己的好